[评论]  [随笔]  [访谈]  [著作]  [论文]  [画册]  
[在线阅读]  [PDF下载阅读]  
2010—002【艺术家论文】构•造——爬坡中的当代雕塑语言-----by卓 凡

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并不缺乏话语平台,也不缺乏陈述途径,更不缺乏热闹的场面和轰炸的效应,那缺的是什么?事实告诉我们,缺的实则是一份理智和冷静。
鲁明军


构造是什么?构与造,形成了一个复合词。


我们所认知的结构,如果从语言的角度看,结构是各种形状的关系,结是结合、结体,构是构型、构成,构造就是各种形体的结合和构成而形成的关系。在雕塑中常常论及的构造,构是结构、构成;造,是造型,改造。当然,构造除了要表达形与形之间的关系,还要表达这一构成所具有的一定的规律关系和相应的美感。


在当代雕塑中我们可以导出另外一个概念,就是现在所谈到的“可活动”之形,和“可活动”的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即这结构具有运动关节——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是可活动可变化的。传统意义上造型,诸如木雕、大理石雕刻、铸铜雕塑,这里我们所说的形体结构,因为特定材料及材料所带来的特定审美因素,它们的关节是无法发生运动的,所说的构造仅仅只是在稳定状态下的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大理石雕塑、木雕是实心的,铸铜或不锈钢雕塑虽然是空心的,但是它们的所有结构都不是活动关节。即所描述的结构是榫接、卯接、链接、插接等各种衔接和连接的造型方法。而在本文我们所说的活动关节,和可活动关节带来的结构关系,是在后机械时代产生另一种结构关系。就象汽车的动力与机械底盘一样,这个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物件的零配件是组合装配而成的,很多结构部分是运动可活动的,它们可以做平行、旋转、张开运动,也可以做减速或加速运动,可以把平行运动转化为一种抛物线运动,这也是一种的结构关系。


在后机械时代,作为造型这个含义已经泛化——当机械的也成为现成品之后,有活动关节的机械的也变成一种造型要素。在这里它有了两层新的含义,首先,机器本身有高精密度的造型艺术;其次,这个造型本身具有机器运动的固有特性。然而,金属焊接雕塑的有些作品直接把钢板以及林林总总的金属材料焊接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把大小齿轮、齿条和链条也焊接在一起的,像废品一样制造了一个不活动的铁疙瘩,不难发现,这类作品只从造型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构造本身出发去研究:因为齿轮、齿条和链条之间关系的精华是它们可活动的那部分,而不是简单造型意义上的构造,它成为一种与以往造型不同的材料要素,不仅介入了日常生活也介入了艺术创作。


从这一层含义上来说,这种观念的基点是极其古典的,即是从一份理智和冷静出发,以一种回溯的态度来审视当代雕塑的语言。这里讨论的造型、构成等等词汇,是在后机械时代,造型和构成的内涵与外延的扩充。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改造”一词,当现代主义的现成品也成为雕塑时,改造——特别是对现成品的改造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同时推演出对传统意义的“结构”一词概念的改造。首先它是对“造型结构——机械结构——造型结构”语言变化的研究,或者对它变化的调整。其次,使第二部分“机械结构”具有了特有的形态语言,经过一系列的改造,重新营造一个新的形态。其三,这种形态融合很多立基点,包括了即是对新的形态进行探索的同时,也是对古典主义的造型语言的精髓的导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构•造”这个词进行了扩充。基于学院里对西方古典主义雕塑透彻了解,除了把机械语言导入到传统造型中去,成为传统造型的一部分,还要在这种在艺术创作中对当代雕塑进行语言的研究,使构造一词不是空洞的托辞。即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对自己要有一种不停的自觉的反省,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当一种雕塑形态代表着一个时代,古希腊、古罗马的光辉,米开朗琪罗、罗丹、摩尔、马约尔等风采,构造这个词——把机械时代的可活动关节和可活动关节带来的审美,可能成为当代雕塑的另一个出发点,即从古典主义式理智和自然科学的冷静的记忆中出发,从现成品里找到东西,把握造型、材料、语言的表达,到上升为具备独有的美感,揭示作品背后所依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含蕴的新样式。


在本文之所以把这种研究称为“爬坡”,而不是一种“转换”,是因为这种种探索和研究的是一种“有连贯关系的线形上升”态势。即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学院学术研究的上坡状态——一种有阻力的状态,这种阻力除了当代艺术对学院的压力外,还有学院学术的自身发展造成的压力。我们不再是是站立行走式的,也不是一种非常轻盈的上升,而是摸索的、缓慢的,有压力和阻力的一种前行。这种状态是最终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进行规律化的调整,尽可能提炼为知识的一个过程。


(附)作品描述:
①作品名称:
《悬挂的高度3米3》
尺寸:不定
材质:利 剑,链条齿轮组合,触控装置,电机等
创作时间:2009年 12月
作品解释:
作品中的利剑悬挂在空中,距离地面3米3,剑尖指向地面。当观众走到作品的正下方时,即剑尖的正下方时,触发了红外线触控装置,装置中的链条齿轮组合开始工作,利剑上升;当观众离开作品的正下方时,装置中的链条齿轮组合停止工作,利剑“铛”一声掉下且复位。


②作品名称:
《每分钟•脊骨抽动的频率是……》
材料: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有机玻璃、控制器、传感器、脊骨、胯骨、手骨等
尺寸:160cm×40cm×60m
创作时间:2009年7月
作品解释:
作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作品的上部是丝杆和机械相互牵连着的脊骨和盆骨,中间的有机玻璃盒内是主体机械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针筒、凸轮、丝杆、驱动器、控制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在盒子的内部,在丝杆上连着一只手骨。在盒子的下方,   
这是一件从下而上的机械带动各部运动的作品。从下而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底部的长方体钢架安有一个凸轮,电机启动时,带动凸轮的转动,使连接丝杆的一个“玻璃钢手臂——从艺术家身上翻制下的真实手臂”作上下运动,在这一瞬间,伸出的食指会摁到有机玻璃盒底部的按钮。控制器开始运行,盒内底部的丝杆随之上下运动,同时,连着丝杆的人手骨也随之上下运动。当它向上运动到丝杠的顶端时,食指会摁到安置在其上方的按钮,触发电机带动丝杆上的凸轮作旋转运动。随即,丝杆和机械相互牵连着的胯骨和脊骨,在凸轮的作用下作小幅前后摆动。此时,安置在主机械装置两旁的胯骨和中心上方的脊柱骨开始作抽动式的活动。


③作品名称:
《速度•奔跑的捷豹》
作者:卓 凡
材料:机械、自动化控制、汽车零配件,捷豹雕塑
尺寸:80×420×120cm
创作时间:2009年10月


④作品名称:
《触感•这个手指捅烂番茄的力度是……》
材料:视频录像,液晶屏,膝盖骨,头盖骨,进步电机,
尺寸:160cm×35cm×108cm
创作时间:2009年7月
作品解释:
《触感•这个手指捅烂番茄的力度是……》,是一件用虚拟视频录像来控制现实物体运动---由视频录像、机械,骨架(腿骨、头盖骨)等组成的多媒介作品。


作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影像。这是个立着的长方体钢构架装置,在观众看到的安放于钢架正前方的触控液晶屏中,播放着一只手的食指用力戳烂一个新鲜番茄的全过程的视频录像。第二部分是机械装置。在液晶屏背后装置的中间部分的机械是一套运动丝杆,运动丝杆的一端连接着左右大腿骨-膝盖骨-脚骨,它们都向下悬垂着。另一端连接着固定在丝杆上的一个分成四瓣的头盖骨。

而连接着第一部分的影像和第二部分的机械装置核心,是一个象征着无比虚空的观念。——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阐释一种观念:控制着物理世界本源的是如同影像一般无限虚空的追思。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观众碰触液晶屏时,这种触感被放大,成为了电子脉冲,引动了装置的开关——视频中影像开始播放——手指捅烂番茄的短片。而在同时,机械装置在传感器的控制下大功率进步电机开始运动,金属丝杆旋转,把机构缓缓推出,膝盖骨缓慢向前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屈起跪下。在这一瞬间,粘连着丝杆的四瓣头盖骨,如鲜花般随之张开,连投射头盖骨上的聚光也诡异般在漫射,展示了脑髓被掏走、空空如也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