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艺术简历]  [学术贡献]  [被引用书目]  
卓 凡 中央美术学院 副教授 学者 雕塑家
师从雕塑家隋建国,新“黄金比例”审美的倡导者,专注于达芬奇艺术的研究,从事现代造型语言、机械装置、活动雕塑艺术等的创作。自2008年以来,举办过“自动•全自动”“食言者”“机械复制时代的人工装置”“我要拈花”“我要推开”等系列个展,已发表论文35万字,著有《罗丹画论》《艺术自动化——达芬奇的工作路径与思维方法》《雄狮后庭花》《黄金大比例——达芬奇的身体密码》《机械复制时代的人工装置》《食言者》《我要写字》等论著。 2010年作为当代重要艺术家入选中国艺术档案,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作品被捷克共和国总统官邸及多个重要国家元首、皇家及政要收藏。曾获陈设中国——2009晶麒麟金奖,捷克共和国——2010先锋艺术金狮奖,天鹤杯——2012院长提名奖。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清末民初
当时,富家子弟的读书有两种交费方式:一种挑着粮食去读书;一种是揣着大洋去读书。这是福建卓凡家乡的一种说法,挑着粮食去读书,读的是私塾;揣着大洋去读书,喝了洋墨水。卓凡的曾叔公黄愧群是杭州国立艺专毕业的,师从蔡元培、林风眠等大师,是属于后一种。
七十年代初
孩童时期,卓凡常常听父亲卓家棋说,曾叔公黄愧群在世时,爱提起林风眠什么什么的,一辈子喜欢研墨作画,吟诗作对。祖父卓国熙是黄埔军校五期的学员,很早就过世了,记忆中,只留下一把锈迹斑斑的“中正剑”。到了父亲这一辈,虽然好多伯伯、叔叔都没有画画,但是父亲继承了艺术衣钵,是福建师大美术系的高材生。 可以说,卓凡从小是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氛浓郁的家庭里。
1973年
父亲借调到县红太阳展览馆工作。卓凡经常逃学,潜至父亲工作的地方,对他来说,布置展览是一种充满玩具的大空间,这里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 这时候的卓凡接触了多种的艺术形式。
1974年7月
父亲调到地方文化馆上班,在“文革”期间,因为工作需要,建立了培训班,带了好多学生,平时经常一起出去写生,卓凡从小生性活泼观察能力很强,爱跟在后面玩,但是很少专心学画。偶尔有跟他们一起画,备受赞扬,洋洋得意。
1975年1月
原来住家在当地的“民兵指挥部”对面,常有械斗发生,出于安全考虑,举家搬至母亲林剑龄的工作单位——当地的一家卫生院。在这里,穿行于药房、手术室、住院部,卓凡开始接触医院的各种器械,并对它们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6年9月
1976年入小学,卓凡是中国的最后一批的“红小兵”,第二年集体转为少先队员。那是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学生经常更改教材,可以说,卓凡的小学一直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 偶有逃学,喜欢在马路上和一些街头游荡的孩子混在一起。
1980年冬
从父亲带回的《世界美术》一书开始,第一次看到文艺复兴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同年,母亲病重,卓凡开始帮助父亲照料母亲,送饭,陪护,经常奔跑在家、医院、外婆家之间。
1981年8月
小学四年级暑假的时候,母亲过世了,卓凡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变得沉默寡言,沉稳持重。 其实,那种年龄的孩子是不知道什么是“被抛弃的”,也不会畏惧“死亡病痛”。对少年卓凡来说,少年丧母是一件很悲惨的经历。后来的艺术创作,他一直研究与轮回有关“黄金比例”的作品。 在卓凡看来,这是“一种触及生命的被抛弃”和“病痛、死亡,生命”的哲学话题,与这个时期的经历有关。 卓凡持续三年给已故的母亲写信,默读后焚烧。有一段时间,他变得迷恋巫术,同时,改掉很多坏毛病变得勤勉。
1984年
家里陷入困境,卓凡与长兄同时生病卧床不起,小弟托养,虽然赶忙在单位与医院之间,父亲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和难以沟通,但是,他经常画画,坚持艺术创作,为家庭打开一个梦想之窗。 进入中学,病愈后的卓凡正规开始学画画,身体瘦弱的他发现自己一个莫名的天赋:就是对比例,色彩,材料,质感,空间这些特定艺术语言的敏感。多年以后,他还是一直觉得这是得益于小时候兴趣和先辈的遗传。
1985年
父亲坚信父不教子,加上当时培养儿子学艺术开始的时候,看出卓凡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他就把卓凡交待他早年的一个学生——徐志坚,在大学里头当老师且特别严厉的人——去教诲。 徐志坚给了卓凡一个房间,是他自己在学校里的单身宿舍。卓凡问说:“没有模特,怎么画?”老师给他讲了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后说道:“画自画像。”随后,给了一面镜子。卓凡画了一堆一面镜子的自画像,画完之后,老师继续说:“画两面镜子的吧,有侧面。”两面镜子也画完了。最后,是画三面镜子的自画像。连后脑勺、头顶、下颌骨的边边角角都画到了,一个阶段下来,画了上百张的自画像。 卓凡的绘画技能进步神速,让父亲赞叹和惊讶。
1988年
卓凡开始不满学院的苏式教学,重新学习文艺复兴大师特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同年,进入高考,按文化课成绩,卓凡原本可以考上一个理科类大学,但是让人惊奇的是,卓凡选择了被称为属科的艺术类学校。9月,卓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省师范大学,是当地的艺术类高考状元。 10月,获得许阿琼奖学金。
1992年
大学四年,卓凡的视野和心胸渐露。 大学毕业时,卓凡变得特立独行,成绩是该年段的全优生。同时期,大学在吸纳比较优秀的本科毕业学生留校当老师,虽然有一些教师反对和多种争议,但是,经过罗萤和翁振新等教师的全力支持,卓凡最终留在就读的高校任教。 同年,获泛太平洋奖学金。 留校后开始教书育人,卓凡渐渐对自己的水平不满。同时,习惯于用技法来思考艺术问题的他陷入另外一场困惑当中,那就是:什么是艺术?为什么要这样教艺术? 可以说,这个困惑持续很长时间。
1993年
卓凡拜先秦文化的教授张善文为师,学习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古玉的“玉璧”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间,他把它和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黄金比例”进行比照式的研究。 卓凡开始进行艺术创作,参加国内的艺术展览,主要是官方艺术机构诸如美协举办一些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命题性,它的作品指向和表达方式都有一定框框,比如说为纪念某一个什么活动的展览。但是,很多的官方美展,诸如四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卓凡的作品常常因为作品过于个性而落选。
1996年
文艺复兴的艺术震撼还在心中荡漾,卓凡开始把目光投向当代艺术。 艺术思潮信息主要来自当时的江苏画刊、画廊等杂志和小道消息。当时,被学校选送到中央美院学习而归的同事李晓伟、陈宗光等带回福建的作品,特别是范迪安主持的“漂移”福建当代艺术展,带来了徐冰、石冲等人的作品,不仅让卓凡耳目一新,更是震撼了他的心灵。在这几年,卓凡一直跟从张善文先生玩赏古玉,学习《周易》在内的先秦文化。
1997年
卓凡越发发现自己目光短浅和狭隘,开始决定北上北京学习,并向所在学校多次递交进修深造申请报告,没有获准。 同年,被评定为讲师,开始协助单位筹备建立美术学院的雕塑系。
1998年
参观上海双年展,被隋建国、黄永砯等艺术家的作品深深感动。特别是隋建国的“衣纹训练”——把文艺复兴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穿上中山装的作品,这种重新审视文艺复兴大师的创作方式让卓凡的心里无比澎湃,暗暗发誓要拜隋建国为师,学习艺术。
2000年——2002年
2001年9月,卓凡进入中央美院,和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在雕塑系研修班学习材料雕塑,师从隋建国、文楼、孙伟、吕品昌、王伟等。经常到范迪安的办公室,听取先生的教诲。 尹吉男在给雕塑系上理论课时开出了29本书目,要求卓凡去阅读,这里包括了社会学、当代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巫术、还有一些艺术学和美学的书籍,在这个时期里,他要求卓凡重新认识艺术。可以说,这一块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为卓凡的艺术形态打下重要基础。
2003年
卓凡对文艺复兴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机械装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卓凡辞去福建师大雕塑专业主任的工作。 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成为隋建国的那个年度的唯一硕士研究生。面对卓凡的创作,隋建国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不能这么做艺术——被命题的创作。 在01年到06年期间,卓凡潜心于学习——看展览、做习作、创作和阅读。基本上没有什么作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也更少有什么艺术观点去和社会去交流。这期间,他开始用“砖”做了大量的实验性习作——也就是说每年有至少八件到十件材料作品,包括,砖木结构,用砖来模仿静物和家具,等等。但是,除了学校的习作展,卓凡一直没有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参加社会活动。 多次,卓凡把作品请教于隋建国,导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只是用很坚定的语气告诉他:“继续做……!”
2003年—2006年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蓬勃兴起,在这个阶段里面,没有媒体与广告,展讯通过朋友口口相传而知,卓凡疯狂地看展览,从角落里的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仓库,到公开的当代艺术第一个展览,包括北京798连水泥地都没有的诸多展览,都有卓凡的身影。 因为读不懂当代艺术的书写方式,卓凡放弃用摄影记录展览,坚持在展厅手绘临摹展览作品,在在展厅被认为异类。
2004年初
卓凡开始思考“黄金分割”与现代创作的关系,进行系列的研究。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院长托尼•布朗来中国挑选中国学生赴法为期两年法国的学习,面对这个诱人的机会,卓凡参与了选拔,当他拿着早期或者早期之前作品给这院长看了,院长那种法国式傲慢刺痛了他的心,老外非常快看他的画册以后,对翻译说道,你们这些创作作品是我们那边学过来的,而且是学习的不伦不类,不要!很多年以后,在北京再一次碰见布朗先生,卓凡才知道,教授十分欣赏卓凡的艺术创作,这仅仅是一个翻译的口误。 自费游历于欧洲,在意大利逗留了近两个月,亲历文艺复兴文化的辉煌,再一次系统学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艺术。
2004年底
卓凡协助北京长征当代艺术空间组织展览。 雕塑系从澳大利亚引进一个老师,教“雕塑—金属焊接”课,教学思路就是直接从一块铁板或者从一个元素随意地往外去延展,然后在延展的过程去找到感觉,就是不是预设的中寻找造型。课上了一个礼拜后,卓凡觉得这个课程缺少创造性,突发奇想,特意雇了一个助手——一个电焊技术非常好的工人,替他去点名上课,把制作出来的作品作为废品卖掉,作为对这个创作方式的反思,成为这个课程的刁民。
2005年
卓凡开始研究文艺复兴的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 卓凡开始在小营雕塑创作研究所做创作,他的眼睛经常盯着走廊,觉得这个没有尽头的路,也可以说,卓凡对自己艺术的出路很迷茫。 吕胜中在雕塑系研究生开设“方案”课,全面介绍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方法,包括中国民间美术到威尼斯双年展,包括朱煜、荣荣、宋东、尹秀珍、徐冰等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从学理方面为学生梳理了当代艺术观念、材料和表达。 卓凡很是收益,创作装置《门》,这个主题暗示了自己一次灵魂的穿越。创作AK系列,做《隔岸观火》个展。
2005年底
卓凡撰写《罗丹画论》,研究罗丹的雕塑艺术。开始《材料研究》系列创作,把“青铜时代”被批实物翻制作为研究的一个内容。其中,“牛头”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卓凡先把一个用硅胶取模牛头,翻成模具,再用这头牛身上熬出来油脂,灌注成牛头造型,可以说,这个牛头就是这头牛的油脂。该作品与第二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奖,博士黄晓峰评价说,这件作品用现代翻模方式,回应了罗丹《青铜时代》被认为是真人翻模的质疑。 卓凡认识湖北艺术家史今淞,并协助他执行“艺术超市”计划,艺术上很受启发。 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模型车间,协助黄永砯制作《右翼》,该作品因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涉而没有如期展出。
2006年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对以“黄金分割”为核心的数据、比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把它作为研究的核心。
2007年
卓凡开始研究物派艺术,协助日本物派艺术家小清水渐、中光申夫等进行艺术创作,系统向博士黄笃学习“物派艺术和意大利贫困艺术”,同时,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的达芬奇的创作和研究,把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作更系统的比对。 《余震》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多次到现场解读读英国当代艺术家Damien Hirst(达明安•赫斯特)、Tracy Emin(翠西•艾敏) 和Chris Ofili(克里斯•奥菲利)等艺术家的创作心路。期间,因展馆不到时间就关闭场馆电源,卓凡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获得每天在展厅多呆半个小时的权力。 《美国艺术300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观看美国印象派和安迪•沃霍的作品,进一步解读马修•巴尼、杰夫•坤斯。通过这个展览,卓凡认识到在这个偶像时代,强调个人的存在,没有流派,只有具强烈个人风格的明星艺术家。
2008年
卓凡获得艺术资助,开始《喘息》等作品的创作,把这系列作品作为对文艺复兴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致敬。 为了研究机械运动和数据的关系,每天在中关村的电子商城淘零件,东坝机电超市卖动力设备,小红门的机械加工厂定配件,游荡在北京汽车配件的卖场里,沉浸在蟹岛工作室的雕塑堆里。用不锈钢和硅胶做外皮,高压漩涡气泵做动力,创作出怪异的大头汽车。 作品喷漆后往厂房运时,策展人黄笃到工作室隔壁的艺术家王鲁炎处挑选作品,一眼看上《喘息》,推荐参加铸造美术馆开馆展,这也成为卓凡硕士毕业后作品参加的第一次展览。 作品《刺痛》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2008年底
游历于北欧和埃及,再一次近距离学习西方的当代艺术。 沿途,开始构思《每分钟》系列的创作,用时间和医疗器械的结合,回忆童年在医院的历历在目的场景,追寻生命的边缘。
2009年
深入研究文艺复兴的大师达芬奇,进行机械装置的创作。互动造型装置作品《每分钟:这部车的激情频率为18次每分钟》在黄笃策划的“幻想中国”的展览开幕式,接受策展人顾振清的邀请,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展览主题为:“各搞各的” 当代艺术展, (策展:顾振清,展 地:台北现代美术馆,2009年2月,台北) 。 参加中国北京798艺术节“实验 智信”青年提名展,作品《被惊醒的雄狮》既完成了机械和雕塑的结合,又探索出人机互动的方式。 该展览登陆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
2010年
卓凡开始制作大圆盘——把中国的古玉璧的造型放置在“黄金比例”中研究。举办个展《自动全自动》,执行馆长张海涛说道,这是艺术自动化——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的诞生。 同年,获二轻部陈设中国晶麒麟金奖,捷克共和国艺术家金狮奖。
2011年初
艺术家卓凡开始“大圆圈”的创作研究。3月,受邀开始了以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为主的红酒之旅。期间,居住在法国梅多克(Médoc)地区,探访了坐落在Pauillac市的葡萄酒庄园。卓凡不仅品尝了当年路易十四喜爱的好酒,还参观了酒庄中欧洲艺术家戈雅、保罗塞尚和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毕加 的藏画和珍贵的酒标原作。在返程的路上,再一次在巴黎品读了罗浮尔宫博物馆、倘佯了蒙马特高地的画家村和达利美术馆、参观了蓬比杜现代艺术中心。 沿途,感受欧洲经济的衰退,卓凡心绪难宁,构思了《我》系列的作品,进一步关注数码复制时代下的城市—贱民和身体。
2011年底
卓凡的“大圆盘”作品风格日渐成熟。 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该访谈《更远的地方》于2011年10月6日晚上9︰05登陆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汽车百年》频道。该访谈汇集了四个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分别为:杜尚、安迪•沃霍尔、隋建国和卓凡。该访谈还将陆续在全国二十几个电视台播出。 接受广州电视台采访。 接受福建东南卫视的采访。 穿普拉达的裤子,紧绷出卓凡的细长腿,卓凡的形象登陆《时尚先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