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随笔]  [访谈]  [著作]  [论文]  [画册]  
[在线阅读]  [PDF下载阅读]  
2011—004【生活随笔】这就是一个时代——高端家居陈设中的文化消费-----by傅海君 卓 凡

作为高端家居艺术的先锋,我们的许多目标还是为了陈设艺术,特别是在装修标准化以后,消费者对室内的陈设也越来越苛求。很多人觉得,如果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陈设是家居消费里最有意思的一面;其实,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也很多人愿意花点儿时间来做点陈设方面的设计;这几年,高端的陈设消费额之高,让人瞠目结舌,我们的一位朋友叫罗明,他是做中国版的高端礼品销售,说出一句让人惊讶的话:我们无礼可送!就是我去见你,我送一件能代表我的身份的,你我共同理想中的东西,没有!特别是家居中的高端陈设。


其实,这句话切中要害,这就是我们的消费缺少一种文化的介入——也有人会这样说,里头应该要有艺术成份在里边,那它就会挺棒的。


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输出的一种东西,比如说所有的形体、材质,就像你的肢体一样,如果你输出价值没有精神,是很容易死掉的!在这方面,最近,我们也确实深入研究,就是再好的概念,如果品质做得很粗糙,那是体现不出来它的价值,这个问题解决后,如同现在打好的一些基础。接着,在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再回过头来,比如说当代,中国当代精神究竟是什么,必然提上议程。


作个简单的比较,中国传统家居中,很多桌子是圆形的,西方传统家居中,很多桌子是长方形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中国文化的方圆说,要么正方的,要么正圆的,是因为中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家为天下,而家的核心是团团圆圆。西方是沐浴在基督教义的光环下,天下都是兄弟姐妹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长方形的桌子就顺理成章。而现在出现选择的两难!现在,好多家居空间本身,就给你一个只能容纳长方桌的餐厅,变成了你的家居陈设被迫接受长方桌了,而不是圆桌了。


现在能摆下圆桌的餐厅很少,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背后文化的改变。看看餐厅,一张长方形桌子,旁边摆一个边柜什么的,就是现在我们的餐厅,你看餐厅就是你凑合吃饭,像吃早餐一样,吃完油条就走了,这个就OK了,也许,这是一个暗示,午餐与晚餐基本不在家,与餐厅也没有关系。周末,朋友聚会,如同兄弟姐妹,长方形的桌子,最好!这个就是我们说,城市形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也需要我们的生活习惯。其实,生活可以很丰富,家具业也可以特别丰富,在美国不同家里的家具,往往截然不同。现在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大陆,我们的这个地方的家具,常常在其他都能看到,这也是很没意思了。


如果扣个帽子,可以说这其实是一种有主见文化的缺失,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主见,我们的做东西都是别人的影子。前一阵子,网上炒得很热的一件事,就是故宫花了十万欧元到阿莱西做了一批东西,然后作为故宫北京的礼品,失望!


有了艺术和设计就会提升它的价值,我们不禁驻足自问,什么样的艺术才具有当代精神,当代艺术应该上升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它的指导思想在哪里?也就是,什么才是我们的艺术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两个主要线索,它一直在贯穿在当代艺术之中,一就是:那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早期的当代艺术,其实还是以自我意识的懵懂发现,就是说在八十年代之前,我们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或者说自我意识是被压制的。梳理一下历史,自我意识的经历了自觉、自发,崛起的过程,一直到现在的建立。我们看到,它一开始可能是在对抗政治的高压,当政治变得清明的时候,或者说,有一天政治不再高压艺术了,如同头顶上的重压被撤掉了,全身一阵轻松。撤完之后,就会发现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一把抗争的斧头,而从觉醒到现在,最重要是进入一个自我建设的时段。当代艺术的核心,或者说2000年以后的核心来说,别怪谁谁不好,也别怪政府不好,也别怪西方不好,你拿出真正好的东西。现在大陆,基本上实现温饱,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钱、有房、有车,你不再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你能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这就是艺术的第一个线索。


第二个线索,说大一点呢,那就是建立有自己主见的文化;说小一点,就是不要人家一旦说某种东西好我们就跟着说好,人家一旦说不好就彻底歇菜。这里主要扯到跟西方文化的关系,在九十年代,做了一个比喻,西方的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如同一个早到的飞机跟迟到的飞机同时到了中国,我们是同时认知和接受的它们的。只是让人无奈的是,国门一打开的时候,涌进的是二架班机一下子控制了中国整个文化价值体系,你是好,你是不好,你说了不算。我们要强调的是,谁也不愿意被控制,虽然在现在整个当代体系里头,跟西方的关系,是绝对有一定关联的。第一个线索,是做出好东西,才能有权力说别人不好。第二个线索是也是自己成为发言者——拥有发言权。那就是,除了得以做出号作品以外,我们还要建立自己的文化,我的文化标准不能由西方来订立,如果你让西方做标准,你永远是孙子。


这仿佛带着大国沙文主义,其实这是一种必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第二线索就是建立在第一线索之上的,同时,只有第二线索的建立,它才能够促成第一个线索的成立,不然第一线索就错了——你无法进入艺术史的时候就不成立,这是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第二个线索:话语体系这一部分,谁说了算,原来是西方说了算,现在得自己建立,自己说了算,这两个是互相关心的,你前边得有好东西才能说了算,如果你没有支撑的核心价值,你前面做还是白做,这两个建设是同步的,这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块,也是中国文化界几十年做的事情。


艺术加技术等于什么?


那就是设计!


当然,家居里的陈设设计也是如此——过去很难得年轻人聊艺术,或者难得聊文化该怎么建设,聊技术该怎么精化,技术和艺术如何结合,成为设计!这就暗示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其实是实实在在是生活条件好,而这种好是一种真实的贵族化的生活方式。


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从一把沙发到一个杯子,什么样的技术,又形成什么样的设计。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提到,重做设计。这个杯子别人做过了或者你自己做过了,你再做一个,从杯子的出发来做杯子——重新做设计的支撑除了技术,它的另一个支撑点是艺术。设计的初始,从大自然中找一个什么,就像最早可口可乐玻璃瓶的造型,像一个女人的曲线而畅销。最后,触发什么灵感,问题是说你可以从别人的设计中再做设计,这个设计之后还可以再做设计,我们谈这些问题,对当下特别有用,这个问题不只是一个设计师的问题,应该是世界的。


不管是家居,家居中的陈设也是,我们是以艺术作为一个线索,什么叫当代?就是要彻底地,理一理思路,从大的角度讲,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当代家居,未来的,我们称之为“后国际化”,什么叫“后国际化”?就是对国际化之后的延续与否定。我们看到引领世界三百年的美国设计,由于新教的缘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不同宗教,在我这里,只要死后在哪里都无所谓,这也可以代表一种包容式自信,也可以代表什么,后来美国怎么国际化的?在世界上拍电影,美美,好莱坞电影,你骂它,怎么弄它,都是那样的,这个世界是美国的世界。


有意思的是,中国现在就是这样的价值标准——越发的包容与自信!很多人认为美国现在这样子还可以理解,而中国的设计到什么程度呢?美国还有一点国家意识,中国人连国家意识都没有。


虽然,有做家居设计的,强调原创!究竟什么是原创。当然原创不是原始人在创造一把椅子,我在设计中可以建议你用你的椅子,做出椅子。就是用你固有的材料做椅子,做得超出概念,甚至做得很奇怪,没有关系,但是你一定要用椅子来做,做完一把奇奇怪怪的椅子,再继续介入椅子设计,就不一样了,你别想用椅子来做灯,那是一把可以发光的椅子,那个设计思路是陈旧的。设计曾有模仿一说,包豪斯就是这样的,像什么,比如树叶的生长年轮,找到数据是怎么样,找到是怎么排列的,变成那种排列方式,形成构成——这是包豪斯的方式,整个欧洲体系都研究得透得不行了。这种用一个什么东西来模仿另外一个东西,那是过去的设计思维;现在是要用同一种材料,你用灯做灯,就把这个灯重新做一遍,再做灯,难的是,做完了还得再做,你能不能做出新的东西来,在于对自己的关注。而不要去找哪一张灵光一闪就拿一个原创,如果从设计中再去做,事实证明确实好多人能做出很好的作品,从设计里做出新的设计。


这就是这个时代,很有意思!